有些历史,黑白色调里浸透鲜血;有些真相,沉默的镜头比枪炮更震耳欲聋。
近期,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引发热议,影片中,那些被日军刻意销毁的罪证照片,那些普通人在至暗时刻用生命守护的底片,揭开了我们未曾直面的残酷——原来,侵略者最恐惧的从来不是刀剑,而是被定格的真相。
而现实中,比电影更刺痛人心的,是一张名为《中国娃娃》的照片:1937年的上海南站废墟上,一岁的王家升浑身是血的坐在满是瓦砾的站台上,嘶声裂肺的哭泣。
拍摄者王小亭按下快门的瞬间,就意识到这张照片必须让全世界看见。
他冒着生命危险,辗转多个渠道,最终让这张震撼人心的影像,在美国《生活》杂志成功发表。当照片刊发后,全球超过一亿读者都目睹了这个令人心碎的画面。
然而,面对铁证如山的影像,当时的日本军方,跟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里的情节一样,先是质疑照片的真实性,声称这是精心设计的摆拍;
展开剩余68%见谎言站不住脚,又改口称这是一次"意外的误炸",甚至悬赏15万美金追杀拍摄者王小亭。
80多年后,《南京照相馆》的热映与这张照片的再次流传,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呼应——当有人拼命掩盖历史,就总有人以镜头为刀,剖开时代的谎言。
那些照片里凝固的呐喊,从未停止回响,这些影像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伤痛,更在于打破遗忘。
侵略者的丧心病狂的程度,在今天的中国,很多都因为反人道而不能给小孩看,可想而知这些人的罪孽,有多么罄竹难书。
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,铭记历史,不是说要对日本做什么,而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,乃至全世界,都意识到当年日本侵华历史中的种种禽兽行为,绝不能重复上演。
不止是中国,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,哪怕是爆发冲突和战争的地带,坚守最起码的人道主义,都是作为“人”的前提,也是我们文明能够延续下去的基础。
今天很多西方人不了解,为什么中国对叙利亚内战、巴勒斯坦被侵略的历史,那么感同身受。
比如以色列驻华大使馆,就非常不明白为什么中国和以色列,中国和巴勒斯坦,同样是外交伙伴,中国在官方层面也没有主动干涉巴以冲突的想法和宣传,但民间为什么一边倒的批评以色列,同情巴勒斯坦。
其实原因非常简单,因为几十年前,中国人的祖辈,承受过一样的悲惨遭遇,中国的小孩,也曾像叙利亚小难民一样,瘫坐在日本侵略者轰炸后的火车站,凄声哭喊,却叫天天不应,叫地地不灵。
如今,中华民族以不可匹敌之势,重新站到了世界之巅,但回望来时的路,无不提醒着我们,落后就要挨打,而强盗们,是不讲“道德”的。
日本侵略者率兽食人之后,面对媒体和曝光,首先想的不是道歉反思,而是下令追杀拍照的人,足以说明,有些人做坏事,就是蓄意的,没有道德底线的,这种人和事,永远都不能被原谅。
就在这几天,日本还大张旗鼓的举办当年被美国投放原子弹的悼念活动,有些日本人只是说美国对日本投放了原子弹,炸死几十万平民不人道,却从来不想他们放在“鬼庙”里祭拜的那些孽畜,活着的时候根本就不能称之为“人”。
发布于:湖北省倍悦网-配资官方网站-配资炒股技巧-正规在线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